外語系大學英語教研部承擔着全校大一至大三3個年級近1萬名學生的公共英語課。為了全面開展網絡授課,教學團隊按照外語系領導班子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以“提前謀劃+精心組織+科學設計+細化落實”為切入點,組織大學英語三個教學團隊的全體教師積極籌備線上授課,全面保障大學英語雲端上課順利進行。
根據疫情的發展和線上教學技術的提高,大學英語教研部先後5次制定修改了教學方案和應急預案,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學校的教學技術培訓,組織教學團隊内部培訓交流20餘次,安排外語系督導、基層學術組織負責人、支部書記線上聽課,做到所有老師所有課程全覆蓋,保證線上課程與面授課程同質等效。開課前一周,大學英語教研部64位教師與學生相約雲端,點對點地試驗教學平台,保證學生順利上課。經過教學方案制定、教學技術培訓、雲端開課試驗三項工作的落實,截至3月20日下午,大學英語教研部承擔的全校306個班級1萬多名學生的雲端課程順利開課。
在前期準備階段,大學英語教研部三個教學團隊分别召開視頻會議布置技術培訓工作,結合大學英語遠程授課需求,形成了“青年教師研究平台操作+備課小組配合直播實驗+視頻會議集中講解學習”的工作機制,努力實現“人人會操作平台+人人能遠程教學”的目标。如第一教學團隊黨支部書記楊劍,提出了“聽指揮、嚴要求、想辦法、彙群智”思路。支委率先啟動,通過騰訊會議及阿裡釘釘先後兩次研讨如何運用最便捷、最适合的平台開展遠程教學;帶動團隊全體教師通過微信群先後四次探讨各個教學平台利弊、與大學英語(四)教學的契合度、如何解決平台技術障礙等問題;以黨員教師為核心的備課小組連續三天在多個網絡教學平台驗證教學直播和錄播的可行性,提出了信号不穩定、互動性差、單個平台技術不成熟等問題。第二教學團隊負責人袁菲組織教師通過QQ直播及微信群,先後三次研讨平台操作流程、在線課程的創建、學生名單的導入、優質課程資源的引用、網絡互動交流實施、課堂作業布置、學生學習評測與監管等細節問題。第三教學團隊張毅等四名黨員骨幹教師依托騰訊會議,針對“騰訊課堂、超星、智慧樹、雨課堂、外研社U校園平台”,為全體教師先後兩次做示範講解培訓,讓大家普遍熟悉慕課平台的使用,普遍掌握U校園平台備課、分享、測試及監控等功能;組織全體教師先後三次集中研讨适合于大學英語(二)教學内容要求的網絡技術平台、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案。第三教學團隊支部書記栾岚深有感觸“全體老師都很認真、很能幹、很辛苦”。
在前期教學資源、技術、材料準備充分的基礎上,大學英語教研部制訂了科學合理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案,确保授課内容有效銜接。教學方案由預熱階段、啟動階段及實施階段三個部分構成。預熱階段,教師主要完成線上教學平台建班建課、資源上傳、學生聯系工作。啟動階段,教師主要采用線上慕課授課和研讨授課方式(智慧樹、雨課堂、慕課平台、U校園、QQ群等工具),發布學習清單和學習資源,開展組織線上讨論、答疑輔導、作業布置批閱反饋等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收集統計學習考核數據。實施階段是在學生返校可以開展面授課程之後,教師優化教學内容,采用線下教師面授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外輔導學生疑點,課上考核學習重點的方式,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方式和教學内容的無縫銜接和轉換。
按照學校“嚴字當頭、細字為要”的要求,大學英語教研部壓實層級責任,細化工作流程,切實保障教學質量,努力做到疫情特殊學期與其他學期授課同質等效。一是要求全體教師通過教學群與每個教學班的每名學生進行溝通,了解線上教學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彙總上報教學團隊統一研究解決;二是各教學團隊分别召開集體備課視頻會議,要求每名教師明确教學目标、熟悉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活動、監督學生學習效果,使大學英語教學在特殊時期做到不增加學生負擔、不縮減教學内容、不降低教學質量;三是要求全體教師針對自己講授的五個教學班近200名學生,不折不扣地落實主體責任。通過網絡教學平台和教學QQ群,實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态,實現教學互動,監督學生學習效果,面授課時通過考核再次檢查線上學習内容。
1.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和課程思政的引領——王歡老師的期盼與責任
新學期伊始,疫情當前,大學英語教研部第二教學團隊的王歡老師與學生無法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智能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将她的心與學生的心緊緊聯系起來。為保證線上教學效果,開課前王歡老師與5個班的學生在QQ直播上進行了多次試驗,以做好開課的充分準備。
王歡老師授課對象為大三的學生,她意識到他們即将面臨考研及就業的嚴峻問題,因此,上課針對學生實際需要講解學術英語,教會學生撰寫英文摘要及總結。在線上直播過程中,她非常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通過在線讨論課程思政高頻詞彙的應用,在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同時,教學中更加注重課程思政的引領,即大三學生考研及就業後如何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 網絡教學要保質保量——辛丹 李甯老師的探索與研究
自2月9日開始,大學英語教研部第一教學團隊的辛丹和李甯老師便着手積極籌備大學英語高級班的“線上教學方案”。高級班的學生英語水平高,對老師的要求更高。她們認真研究網絡授課特點,主動調整課程設計。辛丹老師研究了多個教學平台技術,超星、智慧樹、雨課堂、QQ群、釘釘、騰訊課堂、騰訊會議等,她發動親朋好友加入課堂,試驗平台授課功能和直播效果,并成為第一教學團隊線上授課的培訓師,被老師們稱為團隊的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考慮到要保證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互動性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李甯老師連續三周研究試驗教學平台,比對平台的優缺點之後,最終确定了多平台綜合運用的教學形式:慕課翻轉課堂+U校園視聽說練習+騰訊會議講解答疑。
3. 不忘初心,忠于職守——席紅梅老師的職業堅守
大學英語教研部第一教學團隊的席紅梅是外語系一名資深老教師,自疫情發生以來,一直認真準備教學工作,積極參與教研室的教學研讨,并為教學順利進行提出了寶貴意見。為确保線上課順利進行,她購置了新電腦、新手機以适應網絡教學的需要;積極參加網絡教學平台的培訓,思考如何開展線上學習的有效方法,不降低教學質量。
教學籌備期間,她心思缜密,征求學生意見,滿足學生需求,由各班學生骨幹組成了英語教學參謀團,細緻謀劃教學各環節。從教學平台的選擇,教學内容的篩選,到教學方式的确定,她都耐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多次對學生進行線上訪談,模拟教學情境,為開展好線上教學紮紮實實做好準備工作。
3月18日是線上課開課的第一天,網絡教學非常成功,課堂氣氛活躍,全程英語教學,做到了線上教學高質量。系裡督導随堂檢查教學後,對教學效果評價很好。
4. 發揮線上平台優勢,助力學生自主學習——張毅老師的教學技術探索
這次為開課做的準備對于大學英語教研部第三教學團隊的張毅老師來說,比以往哪次都要多。面對網絡授課的新要求,作為多次獲得校本科教學優秀主講教師和哈工程U校園智慧教學雲平台管理員的她認真學習不同網絡授課平台的使用。她悉心準備,進行學校基礎性信息的導入工作,将2019級4000餘名學生和授課教師信息輸入平台,并為教研部全體教師進行了“U校園平台使用”線上培訓,根據使用的具體要求精心編寫多篇“U校園平台操作指南”教師版和學生版,幫助師生從平台使用“零基礎”到熟練操作。她總是熱心地跟同事們分享平台使用的小竅門,及時解決同事們在平台使用中遇到的困難,成了同事們網絡授課的“百科全書”。
疫情當前,教師無法走進課堂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是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卻将師生緊密連接起來。QQ分享屏幕直播、U校園智慧教學雲平台等在線教學方式猶如線下實體課堂,讓師生之間頻繁互動、增進了親切感。張老師每次課利用45分鐘時間在QQ分享屏幕中進行上課簽到、學習重點講解和口語互動,并總結上一周學生練習中的共性問題,然後讓學生在U校園平台進行聽力和口語跟讀訓練。教師可以通過平台看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詳情,從而實現個性化輔導。學生可随時通過QQ和老師進行語音或文字交流。學生們認真求學的提問和期盼交流的表達,使張老師在欣慰之餘也感受到肩上的責任,“疫情之下,我們希望充分發揮在線優勢,引導助力學生自主學習。”
5. 語言技能 思辨能力 價值引領 全面關注——馬駿、嚴甯老師的教學挑戰
大學英語教研部第三教學團隊的高級班兩位教師馬駿、嚴甯在得知春季學期需要線上展開授課以後,便開始忙碌了起來,多次開會商讨草拟開學後的授課方案。2月中旬,由于這學期進行分級教學,從100個班級抽選出一些成績優異者進入高級班學習。兩位教師既要組織原有班級退群加入新班級,又要組織高級班學生加入為他們而建的新群。老師們一直在QQ群中組織各自的近400名學生,不厭其煩地指導、敦促學生完成換班的工作,給沒有看到通知的同學發信息、打電話。
由于授課内容、空間、方式的變化,要制定全新的授課方案和内容,兩位老師精心搜集、整理、準備、整合适合高級班授課的文章、語音、視頻等資料,讨論研究新學期新形勢下高級班的教學内容,并學習了新的技術手段來制作全新課件。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高級班學生,在授課内容的選擇上,既包涵了英語語言基礎技能的提升,又兼顧了思辯能力的培養。
在開課前一周,為保證線上授課的順利進行,兩位老師分不同時段,在QQ群以分享屏幕、群課堂等方式對各自的5個班進行了試課,并指導學生們使用U校園平台自主學習,解答學生問題至深夜。高級班還開展了與疫情相關的課程思政,讓思維更為活躍的同學們接受西方文化沖擊的同時,更多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