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

時間:2018-06-27作者:文章來源:外語系浏覽:10084

謝 輝  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高等教育   20180626

    今年5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大考察,在師生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闡明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總書記的講話内涵豐富,論述精辟,富于哲理,思辨性強。對于高校而言,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組織廣大師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學校事業不斷實現新的發展。

    堅守根本任務,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首要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的地方。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衆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定位一直非常明确,就是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又紅又專人才。19507月政務院批準的《高等學校暫行規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的宗旨是培養具有高級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學和技術的成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設人才。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問題》的著名講話中,提出了指導中國近30年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頒布,提出高等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标是:具有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具有共産主義道德品質,擁護共産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願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人民服務,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技能,具有健全的體魄。19855月,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紀初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規模地準備新的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19988月,全國人大制定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0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可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和毛澤東、鄧小平的教育思想,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總結凝練,形成了習近平教育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發展史中具有繼往開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總書記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反複強調,既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進一步明确,也是新的曆史時期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出的方向性要求。

    堅持内涵發展,潛心做好三項基礎性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高校隻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此,要抓好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三項基礎性工作。這集中體現了總書記對社會主義辦學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科學把握,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針對性。

    第一,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把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就教育工作發表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系統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在5·2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提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

    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堅持辦學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證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切實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努力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把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等落到實處,尤其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專業課教師的作用。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主導權,堅持黨管意識形态不動搖,嚴格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管好導向、管好陣地、管好隊伍。

    第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着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應該是師德師風。”

    高素質教師隊伍應該既表現為師德高尚,也表現為水平高超,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牢固樹立辦學以教師為本的理念,充分肯定教師在學校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教師在學校教學、科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對教師給于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使之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學術事務決策與管理等方面享有充分的發言權。為教師創造一個和諧向上的發展環境和成長空間。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競争機制,鼓勵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體現公平性、導向性,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與行為規範》,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師德素養。

    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生在大學裡學什麼、能學到什麼、學得怎麼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内容。”

    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情況看,高校自身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立足新時代、新要求,繼續全面推進改革,打破舊的條條框框,建立新的發展模式。深化内部管理體制改革,構建以大學章程為基礎,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核心,以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理事會為支撐的現代大學制度整體框架。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落實“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構建多層級、多模式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推動學科建設改革,突破思維定勢和發展慣性,突出特色,努力實現學科的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和動态調整。開展科研管理體制改革,重點研究和解決國家、區域急需的戰略性問題,積極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促進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緊密結合。進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和環境,激發教師的内生動力。要通過全面、系統的改革,消除制約發展的各種不利因素,排除體制機制障礙,進而全面提高學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堅定培養目标,引導青年學生勇擔曆史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5·2講話當中,對于青年學生的發展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二是要勵志,立鴻鹄志,做奮鬥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幹家。”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是我們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着力點。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是相互關聯的,歸結到一點就是總書記希望當代大學生能夠勇于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曆史使命。那麼,對于當代青年學生來說,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呢?2014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師大考察時,代表學生發言的古麗加汗·艾買提,畢業後先是進入烏魯木齊23中工作,後來她主動申請調到千裡之外的葉城縣第八中學,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紮根祖國邊疆、獻身教育事業的志向。在5·2北大座談會上,代表學生發言的宋玺大三時響應國家号召棄筆從戎,每天堅持高負荷訓練,每一個訓練科目都堅持完成别人兩倍的訓練量,最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批赴亞丁灣護航編隊裡唯一的一名女陸戰隊員。從古麗加汗和宋玺身上,我們能夠看到當代大學生勇于擔當重任、勇于挑戰自我的優秀品質。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核心任務就是引導更多的青年學生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一代新人,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