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外國語(日語)課程綜述

時間:2008-10-06作者:文章來源:外語系浏覽:6603

   一、本課程校内發展的主要曆史沿革

         第二外國語(日語)是我校建校以來既有的一門選修課。在教學中,我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增加新知識、新内容,使學生通過語言的學習,了解一種文化,學會一種新思維,學會創造,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素質。目前,第二外國語(日語)是我校二外選修課中學生選修數最多的語種。自2000年以來,選修人數逐年增多,目前年均選修人數約300人。

         針對“第二外國語(日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對“第二外國語(日語)”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以往的教學中,隻注重知識傳授,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型教學模式,這已遠遠落後于時代的要求。随着我國進入WTO,時代的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又提出了新的目标。為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第二外國語(日語)教學中的基本要求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譯的最基本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日語入門階段所需知識和初步的語言技能,具有入門階段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知識,為進一步繼續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在教學各環節中,我們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采用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挖掘學生的語言潛力。利用場景會話、專題演講等形式,提高語言教學的趣味性。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為中心,實現素質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模式,使第二外國語(日語)教學朝着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讓選修第二外國語(日語)的學生,短期、高效地掌握日語語言基礎知識及語言交際能力。

    二、 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标中的定位與課程目标

         我校選修第二外國語(日語)的學生,有本科生,也有碩士和博士生。随着我國日資與合資企業的不斷增多,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掌握新知識,而是開闊視野,拓寬就業途徑。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解決語言的輸入源、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此,在教學各環節中,我們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立足于重方法、強趣味、厚基礎、寬應用,使外語教學步入實用化軌道。

明确的教學目标、全新的教學理念、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是精品課程的有利支撐。在教學中,我們摸索出“教師導向媒體傳輸學生參與”的立體化教學模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靈活多樣的練習方式,娛樂、欣賞和學習緊密結合,寓教于樂,突破聽說難關,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為中心,實現素質教育為目的的第二外國語教學模式。

根據第二外國語教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日語語言特征,改革教學方法。分别對聽、說、讀、寫、譯五技能作詳細的界定。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調整學時分配,加大學生聽、說力度,使學生從視、聽、說多環節獲取知識。

優化教學方法。根據日語詞彙音讀與訓讀不同,學生記憶較難的特點,在傳統記憶方法的基礎上,研究總結出鍊接記憶法。在詞彙講解時,将該詞與同音、類義、對義、語境、語用等知識相鍊接,根據詞彙的特征,列舉出相關知識點,避免學生對詞彙的死記硬背,擴大學生詞彙量和知識面,便于學生對詞彙的理解與記憶。在語法講解上采用貫穿式,前後知識連接,溫故知新,加深記憶。在閱讀中,遵照語言習得的規律,科學地調整學生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關系,讓學生把閱讀中的輸入信息,用場景會話、專題演講等形式輸出。 

    三、教材使用

我校第二外國語(日語)在近幾年中嘗試使用過不同的教材,如《标準日本語》(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學日語基礎教程》(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目前使用的教材為《标準日本語》新版,這本教材為中日合編,内容新穎,涵蓋知識點較豐富。

    四、考核内容與方法

測試是檢查教學執行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語言測試應重點考核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語言應用能力。我們采用筆試與口試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

學期成績 =平時成績(30%+ 期末成績(70%

130%的平時成績記錄方式:平時聽力測試、作業等成績。聽力主要測試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從思維的轉換、語言的輸入輸出能力、流利程度等側面綜合比較、評定。 

270%的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以試卷形式出現,包括聽力、語法、閱讀、翻譯等題型,其中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内容各占一定比例。主要測試學生對學習内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考察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較語言理解力提高的百分點。

Baidu
sogou